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聚焦人才培养实效,提升教学质量,基础医学部邀请专业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部分学生代表,于5月23日下午在部会议室与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举行座谈,就医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座谈会由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刘彦彤主持,教务处副处长李静、校级教学督导王惠民、景晓红教授、部教学督导朱娟霞、成凡、闫爱丽、郑慧媛,以及基础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尚瑜、副主任徐文、教学科科长程江红、各教研室主任、各实验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刘彦彤从专业特点、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基础医学部的基本情况。刘彦彤指出,基础医学部首次召开“基础医学课程群师生座谈会”,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求,增进师生沟通与交流;同时师生座谈也是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系统的重要环节。建议师生一起“双向奔赴”,共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转变教学、学习理念,推动医学基础课程“教”与“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随后,四个专业学院的学生代表共计11名,将提前收集好的关于基础医学课程的学生意见一一反馈,包括:教学形式单一,学习趣味性有待提升、部分知识点较抽象,难以快速理解、建议增加PBL相关课程,等等。
学生代表发言
参会的教师及教学督导全过程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同学们的发言,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与交流。各教研室主任针对课时安排、实验分组任务、教学进度、实验动物安排、多媒体使用等学生有疑问的环节进行了答疑解惑,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习题练习的重要性,并表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重视学生诉求,多倾听学生意见,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听取学生意见和教师解答后,王惠民结合座谈会内容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呼吁大一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浏览目录的方式了解各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框架;二是要学会巧妙借助现代化学习工具,丰富学习素材,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三是针对教师群体提出建议,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四是教师要加强备课,在课前“下功夫”,知识浓缩精炼,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随后,景晓红再次强调了医学生要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对到场的学生代表提出要求,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问题及时和任课老师反馈、沟通,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以便教师能够尽快掌握班级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努力做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李静表示,当今的大学生要与碎片化思考做对抗,要沉得下心、扎得住根,基础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深度思考,将所学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反馈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希望师生们能够继续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尚瑜总结发言
最后,尚瑜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师生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为基础医学部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许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和思考。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学生也要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做到师生同进步。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础医学部的教学工作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基础医学部 文/图 刘洋 审核 刘彦彤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