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进教研室之间的合作,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联合病理学教研室,于2024年5月14在基础医学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集体教研活动。活动由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姚佳主持。

本次活动围绕“肝炎病毒“和“病毒性肝炎”展开研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与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肝病科主任党双锁教授受邀进行了报告,同时还邀请了教学督导景晓红、郑慧媛和成凡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指导。

作为感染病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党双锁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和科研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党教授以《乙型肝炎病毒现状及诊治进展》为题,就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相比较为枯燥,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党教授的报告如一场春雨,为老师们带来了权威的数据和临床一线最新的诊疗进展信息;党教授分享的病案、医患关系、疾病预防和科研更是为老师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最后,党教授还针对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的乙肝“脱帽工程”进行了介绍。借助“脱帽工程”活动,符合HBV相关肝癌高风险人群条件者可以免费纳入个体化治疗,从而预防肝癌的发生。



随后,柴长斌副教授和王善伟教授分别就“病毒性肝炎”和“肝炎病毒”进行了集体备课,让参加研讨的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熟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学科交叉和融合。
报告结束后的交流阶段,教学督导们对两个教研室深度结合、联系临床的尝试给予了肯定。这次集体备课活动将基础与临床融合起来,将学校与医院联系起来。党教授的讲解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数据,也加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学科交流合作。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教师们深深体会到,引导临床医学生厘清看似松散的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模式和方法。未来,病原和病理两个教研室将尝试部分课程内容的整合,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并在小班中进行整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长远来看,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将涉及多个学科的融合,我们的目标是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社会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基础医学部 文/图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审核/汪洋)